大英博物馆因其收藏丰富而闻名于世,而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作最重要的收藏之一,总数多达23000余件,珍品如山。于是,英国大英博物馆中国馆15件中国文物在光天化日之下不翼而飞的消息一公布便引起轰动。在如此著名的博物馆里偷盗如此珍贵的文物,小偷怎么会如此轻易得手?笔者11月2日采访了国际失踪艺术品记录组织(ALR)伦敦总部的负责人亚力山得拉·史密斯女士。 英国警方现场勘探之后,发现中国馆33号展柜的玻璃柜毫发未损,展室也没有强行进入的痕迹。手法如此干净、娴熟,许多英国媒体把小偷喻为电影《魔域奇兵》中的主角印地安纳·琼斯。 而史密斯女士对此嗤之以鼻,表示小偷手法并非十分高明。“这其实很简单,用简单的工具打开玻璃柜,拿走东西,放进口袋就是了。”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证实,被盗12世纪至16世纪的中国文物都是一些易携带的小件物品,包括装饰用发夹、指甲套等。盗贼很可能是在10月29日开放时间装扮成游客,混入展馆,将展品盗走的。 “他打开玻璃柜难道没有保卫看到吗,不是有安全警报装置吗?”笔者追问。“保安不可能一直在展馆中停留,他们通常在走道上巡视。安全警报装置很昂贵的,那个失窃的玻璃柜估计没有安装探头。”史密斯女士的话正好印证了此前关于大英博物馆资金和人力不足、中国珍宝保管不善的问题。 据史密斯女士介绍,每年ALR登记在案的全球失窃的文物和艺术品数量大约在12000件左右,其中中国文物和艺术品的数量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近年来中国文物被窃的案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理由很简单,市场有需求,需求正不断变大,而市场对此的供应量是绝对有限的,所以有些人会选择盗窃来满足这一需求。”史密斯女士不由地提到了10月4日发生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贝特博物馆的中国文物被盗事件。 几个小偷用工具凿开博物馆的一个中国展品柜,盗走9件总价值约达6万英镑的中国古代玉器。史密斯女士认为,中国文物如此频繁失窃的现象是十分罕见的。 中国文物市场空前火热的原因有二,首先,中国悠久灿烂文化激荡下的文物瑰宝一直都是收藏的热门藏品,除了文化和艺术价值之外,中国文物特别是那些精品孤品的升值空间巨大。第二,中国内地经济飞速发展下成长起来的富翁不断进入文物市场,大量购进中国文物。虽然英国媒体把这一族群戏称为“暴发户”,但这些内地新贵加入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华人通过购买方式来收回散落在世界各地中国文物的队伍还是得到西方媒体相当的肯定。(刘莉)
|